电影过关斩将泉州大力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让残疾人生活在春天里!”

发布时间:2025-05-24 10:08:44 人气:9次

  泉州市与瑞士国际医疗中心合作共建孤独症医康养教普特融合示范基地等,促成国际经验技术在泉州落地实施。图为瑞士专家到晋江市特教学校参观指导。

  在“晋江经验”生地泉州,残疾人事业这一“春天的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孤独症关爱“一联盟、一平台、一基金”模式为全国首创,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经验做法入选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典型案例;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工作经验做法获省残联行文转发,新型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经验做法在全省残联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认真贯彻落实习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泉州有担当、创经验、见成效、走前列。全市上下大力推进这项温暖事业高质量发展,用心用情用力让残疾人生活在春天里,与春光同行、与时代共进。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合称为“两项补贴”,这是国家为残疾人基本生活和护理需求而设立的重要福利保障,群众关心、社会关注。持续落实这一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保障政策,2024年,泉州发放“两项补贴”近1.75亿元,惠及5.74万名困难残疾人和6.59万名重度残疾人。关怀特殊困难残疾人项目还列入泉州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市共投入2832.5万元,为1.2万户2.5万名残疾人发放“一户多残”家庭残疾人生活补贴、为6174名低保和已脱贫重度肢体残疾人发放居家托养补助。此外,还投入456.44万元,为全市所有持证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在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启动“开心农疗”项目,为120多人次智力和精神残疾人提供多元化集中式托养服务。

  这份踏踏实实的安心里,还饱含“零跑腿”“一次办”的温馨和高效。“我母亲卧床多年行动不便,医生和残联工作人员直接到我家里,一会儿就办好了残疾人证和‘两项补贴’的申请!”落实高效办成残疾人服务“一件事”的安排部署,德化县残联拓展服务模式,联合县卫健局组建评残小组,深入全县残疾人家庭开展上门服务活动,已为残疾人群众办理服务“一件事”371件,让残疾人和家属大为感动。不仅是德化,南安市定期上门开展评残服务,安溪县在医院增设残疾人证“一窗办结”便民服务,永春县为残疾人设立“一站式”服务中心……这样的探索在泉州屡见不鲜,服务提质增效,残疾人认可、满意。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于残疾人来说更是如此。促进残疾人高质量充分就业,让他们共享城市进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泉州不断摸索实践。

  “工作环境很好,同事人很好,公司福利也很好,我和同事们的基本工资是一样的。”在泉州顺丰运输有限公司,肢体残障人士吴佩琴用三个“很好”和一个“一样”,朴素总结她感受到的幸福。

  这是“晋爱同行·企业助残联盟”就业帮扶的缩影。2024年,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社会担当,晋江在全省首创唯一一个企业助残联盟,以“一企一案”“入企探岗”等创新模式,推动残疾人和助残企业双向奔赴,一年来,已吸收成员企业超过79家。其中的三六一度公司,给予残疾人同等招聘待遇,为应聘成功的残疾人员工提供与普通员工一样的工作条件,以及特殊的福利待遇,获评全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基地。

  “爱有担当、义不容辞”。在泉州,不管是市级还是县(市、区),不管是民企、国企,还是外企,甚至是个人,都用实干实效书写这种知行合一。2024年,全市举办残疾人就业帮扶暨市属国有企业专场等招聘会72场次,打出“线上+线下+直播带岗”的招聘组合拳;34期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班,免费培训残疾人2435人。为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全市三年投入626.5万元奖补24家安置残疾人就业机构、补助10家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为1048人提供社会保险补贴。台商投资区残联携手泉州市三院,针对精神、智力残疾人群体的就业需求与实际情况,和社会爱心企业泉州翔濠新材料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创办辅助性就业爱心工场。该工场目前为28名在院治疗患者实现就业,创建至今已累计安置残疾人就业对象197人次。

  针对残疾人在解决纠纷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堵点,泉州还不断优化法律援助服务。市残联联合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台《为残疾人提供优质诉讼服务促进多元解纷的十五项工作举措》,努力为残疾人提供诉前调解、立案、审判、执行全流程帮扶,推进化解信访积案和源头治理重复信访工作经验入选省残联信访典型成效案例。

  残疾人是泉州城市大家庭的平等成员。如何让他们平等、充分、便捷地融入社会生活,泉州先行先试、多措并举,让残疾人群众生活有爱无碍。

  “以前,我得爬上高凳子才能煮饭,进出也很困难。如今,一切都方便多了!”这是无障碍改造为晋江磁灶镇大埔村残疾群众吴福星带来的变化。

  患有先天性下肢功能障碍的吴福星,身高仅1米左右。当地残联为他量身定制了低位洗菜池和低位灶台,设置用语音或手机就能控制的窗帘、灯具、空调开关,家中多处安装扶手,卫生间淋浴喷头实现升降,还装了报警器,若遇危险能快速通知家人。发现吴福星有就业意愿和需求,残联工作人员还联系残疾人电商孵化机构对他进行培训。如今,吴福星居家做电商客服,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以吴福星为示范户,“晋江样板”残疾人家改案例入选中组部第六批干部培训教材。

  在洛江区,坐轮椅的残疾群众谢金全,同样经由无障碍改造插上“隐形翅膀”。“不仅家里改造了,从家门口到小区公共场所,再到周边景区,也有无障碍卫生间、电梯、通道,景区还设有残疾人专用停车位,进出有特殊人群专用通道。”欣喜的他,现在经常坐着轮椅出门一“跑”就是20公里。这是2024年全省无障碍设施样板区项目——洛江区无障碍10分钟生活圈与无障碍文化游览圈“双圈样板”带来的温情一幕。经过改造,洛江区打通“居家—楼栋—小区—公共场所”无障碍通行道路,形成了以安达路、万荣街、万兴街、万盛街等6条街道沿线分钟生活圈。同时,结合辖区内桥南社区文化古迹多的特点,对线路的通道、卫生间、服务窗口、出入口等进行无障碍改造。在景点出入口安装智能服务桩,提供语音导览、地图导览、文字说明等信息无障碍服务,形成无障碍文化游览圈。

  统计显示,近年来,泉州累计投入2500多万元,为7275户残疾人家庭改善居家无障碍条件。基于明显成效,2024年4月,中国残联在泉州晋江召开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推进现场会暨维权工作会。

  从家庭向社会延伸,从硬件向软件拓展,泉州创新探索步履不停,经验示范全省全国。为方便残疾人停车,市残联协同检察机关、国资委、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在全省率先推动残疾人专用车辆免费停放政策落实,全市113个停车场5.43万个泊位提供免费停车服务。完善无障碍呼救功能,“石狮120急救”小程序增设“听障人士呼救”平台,实现一键定位、文字输入病症、实时推送求救信息至调度系统等功能。这一做法目前在全省各地医疗急救系统端口推开,让省内16.6万名听力、语言障碍残疾人告别无声呼救困境,保障生命健康权益。

  康复是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权益的前提。以残健融合、共建共享的理念,泉州促进残疾人康复,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

  让“星星的孩子”散发光芒,2024年,泉州在全国首创成立孤独症关爱“一联盟、一平台、一基金”,着力为孤独症群体构建全生命周期关爱服务体系。因为在孤独症筛查康复、教育支持、社会融合、机构监管、人才建设等方面一系列突出的举措成效,泉州被中国残联确定为全省设区市唯一的全国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先行先试地区,丰泽区、晋江市与瑞士国际医疗中心合作共建孤独症医康养教普特融合示范基地、晋江市孤独症职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示范中心,促成国际经验技术在泉州落地实施;泉州首个孤独症儿童早筛AI大模型试点落户鲤城区。今年世界孤独症日当天,泉州又先行先试,成立孤独症关爱服务促进会,倡议建立“孤独症关爱国际联盟”,朝着打造无国界、跨领域的孤独症关爱合作体系进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秘书长杜越为此在视频贺信中点赞:“难能可贵!”

  全市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率和辅具适配率均达100%,相关工作做法在全省康复工作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强化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全市投入4500多万元为3500多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补助;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联合市儿童医院创建“泉州市残疾儿童康复基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协议管理机构评审和等级评定相关经验做法获省残联行文转发,面向残疾人、残疾人家属和残疾人工作者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如春风化雨,泉州将残疾人康复需求保障到细微之处。

  秉持平等理念,泉州也在特殊教育、社会参与等领域多点发力。2024年,全市投入529.45万元,资助2884名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子女就学,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安置率达100%,134名中、高考残疾考生获得合理便利服务,构建全社会的广泛有力支撑,开展志愿助残服务活动100多场,累计服务4000多人次。泉州市石狮同心青年助残志愿服务站,入选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阳光助残志愿服务驿站”,成为福建省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助残驿站。

  一场残疾人书画征集拍卖活动,背后有一个泉州残疾人自强逐梦以及泉州社会线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泉州市委文明办、市残联、市文联联合主办“墨染·花开”残疾人书画征集评展和爱心拍卖活动。细心的市民发现,同时获得书法类二等奖和美术类三等奖的残疾人肖群鹏,是20多年前接受社会资助上大学的“幸运儿”。

  2003年,作为泉州市盲聋哑学校学生的肖群鹏,与其他两名同学一起,在当年高考中首次实现我市盲聋哑学生接受高等教育零的突破,却面临家庭经济困难的困境。为帮助他们求学圆梦,《泉州晚报》刊发消息,市慈善总会、市残联、爱心企业等关爱资助,不到一个星期,这三名盲聋哑学生就筹到学费踏上行程。时光荏苒,如今肖群鹏不仅在书画展中展示才艺,还是泉港区特教学校老师。从被光照亮,到成为一束光,肖群鹏的故事,是许许多多泉州残疾人绽放生命精彩、实现人生价值的缩影。

  石狮籍残疾人运动员杨丽婉,参加国际国内各类残疾人体育赛事近30场,在三届残奥会上斩获3金1铜,在两届亚残运会上收获6金,在近5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得9金4银,获省政府记功奖励,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众多荣誉称号。南安独臂残疾人林连生,与残友们创办福建省首家残疾人互助合作社——山夫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写下乡村振兴与残疾人福祉的动人篇章,当选省政协委员,获评“全国自强模范”。永春的残疾人林振吉,虽是一名普通的基层残疾人联络员,却凭借扎实的业务能力在2024年第八届全国残联专职委员知识竞赛决赛中,过关斩将创下二等奖的佳绩。每年的泉港、晋江等全市马拉松比赛中,残障人士用轮椅丈量赛道,挑战自我,也收获鼓励和风景。在去年两场全省残疾人岗位精英职业技能竞赛中,我市18名选手以昂扬的斗志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喜获省赛泉州站冠军、宁德站亚军佳绩。今年4月中旬刚刚公布的第十二届全省残疾人艺术汇演评选结果中,14件表演奖一等奖作品,泉州占7件;10件创作奖一等奖作品,泉州占6件;11件辅导奖一等奖作品,泉州占7件。

  “只有退休的干部,没有退休的党员。”在惠安,泉州市残联原副调研员陈欠水退休后连续二十年来风雨无阻,坚持走村串户扶困助残,写下近千本“民情日记”,下乡总行程超过30万公里,为1.6万名残疾人和困难群众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从一个人,到“陈欠水扶困助弱”青年志愿服务队,再到成立“陈欠水老党员工作室”,他的事迹感召着十里八乡的人们,也感召着老、社会义工、爱心居民等各界群体,形成“做一件好事、带动更多人、受益一大片”的社会效应。2024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80岁的陈欠水获得“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荣誉面前,这位可敬的老人说:“只要群众有需要,我就会一直干下去。”

  与陈欠水一样,泉州社会各界汇聚大爱,守护残疾人并为他们点亮希望。仅泉州市慈善总会,与残疾人相关的专项基金就有两个——孤独症关爱基金和泉州市特殊教育专项基金。

  “春风让生命化神奇,春雨让小草舞蹁跹,强国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正如歌曲《春天的事业》所唱,泉州这座有爱的城市,不负时代、不负使命,奋力书写着新时代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在“让残疾人生活在春天里”的付出与收获中,展现全国文明城市的风采。

标签: #电影过关斩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