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圈网信办:持续打击文娱领域饭圈乱象

发布时间:2025-06-25 04:46:22 人气:20次

  近期,督促网站平台依法依约关闭和长期禁言处置“超能摄影阳阳”“摄影刘大锤”“老板王大发”“娱乐冇饭”“追星少女卓小宴”“贴小君”“娱三少”“ba哥专用”“Real皮皮王”“八酱日常”“明星娱乐一线”“明星娱乐最前线”“娱蜀黍”等一批低俗炒作绯闻丑闻八卦的违法违规账号。

  一段时间以来,相关账号通过、跟拍明星非公开行程,发布未经核实的“爆料”信息;或以“知情人”名义编造、转发不实信息,或借“标题党”和虚假预告等形式,制造噱头,恶意博取流量;或使用暗语、隐喻等手段,无底线炒作明星八卦信息,严重破坏网络生态。

  下一步,网信部门将继续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督促严格落实《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娱乐明星网上信息规范相关工作的通知》等要求,聚焦泛娱乐化倾向和低俗炒作现象,坚决整治流量至上和“饭圈”乱象,加大网络执法力度,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同时,欢迎广大网民积极参与监督举报,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此前,4月2日,中央网信办公布了依法打击体育“饭圈”问题的成效。通报显示,网信部门会同体育主管部门持续加大对网上体育饭圈问题治理力度,清理违法违规信息160万余条,处置账号7.6万个,其中关闭账号3767个,为运动员积极备战和体育赛事顺利举办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饭圈,是粉丝圈子的简称,来源于英文“fans”的音译,指围绕特定偶像形成的组织化粉丝群体。它的核心特征包括高度组织化、情感投入和集体行为。

  体育“饭圈”就是围绕体育赛事和运动员形成的粉丝群体。体育“饭圈”中的一些群体,将竞技场变成“粉黑大战”的擂台,将运动员的隐私当成可以买卖的商品。所以,体育“饭圈”乱象已经到了必须治理的地步。

  近年来,“饭圈文化”的狂热化逐渐从娱乐领域蔓延至公共空间,粉丝在机场等交通枢纽的聚集、追逐、拍摄等行为屡屡引发秩序混乱与安全隐患。今年以来,首都机场公安已对31名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粉丝进行处罚,并联合多部门约谈文娱机构,再次引发社会对“饭圈文化”治理的广泛关注。此类治理行动不仅折射出“追星”行为边界失守的深层问题,更凸显了社会治理中法治与共治协同发力的必要性。

  法治是捍卫公共利益的准绳。因涉及登机口聚集追拍、隔离区逗留拍照等行为,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首都机场公安今年已对31名粉丝作出行政处罚。这表明,法律对公共场所行为的规范并非模糊地带,而是有明确的处罚标准。而在惩戒的同时,“法治亮剑”的意义更在于警示。通过严格执法、持续打击,向社会传递了清晰信号:个人追星行为不得以牺牲公共安全为代价。

  尽管执法行动获得多数公众支持,但仍存有争议。部分观点认为,经济处罚难以遏制狂热粉丝的行为。此外,粉丝通过非法手段获取明星航班信息已形成黑色产业链,这背后隐藏的隐私泄露问题亦需重视。长远来看,治理“饭圈”乱象既需要通过细化公共场所行为规范、提高违法成本等方式强化法律震慑力,也需要通过多方共建,深化行业监管。

  构建协同机制,压实行业责任,是整治“饭圈”、破题公共场所秩序共建的关键。首都机场公安的治理模式值得关注。据悉,首都机场公安联合文旅部门、文娱机构建立“三方协同机制”,通过约谈、行业引导等方式推动源头治理。这一机制将执法部门的末端处置与行业的源头管控相结合,形成闭环管理。例如部分公司为追求流量,默许甚至鼓励粉丝的极端行为,泄露明星行程、煽动接机活动等。此次约谈直击行业痛点,要求企业平衡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避免将公共秩序成本转嫁给社会,为破解“饭圈”乱象提供了新路径。

  在多元利益交织的现代社会,法治与共治双轮驱动,不失为实现公共利益与个人表达动态平衡的有力举措。未来,如何将短期震慑转化为长效机制,仍需法律、行业与社会的持续协作。唯有如此,“饭圈”文化方能褪去疯狂,回归理性。

标签: #舆论圈